今日大寒丨人間至此冬將盡,惟愿新年勝舊年 來源:詩詞天地2025年1月20日,星期一甲辰年臘月二十一大寒至,春漸始。大寒是二十四節氣的最后一個節氣,是一年中極冷的一個節氣,同時也是冬藏轉春生的時期,冬風蕭瑟,寒意凜冽,于冰天雪地中,卻隱隱可見大地回春的跡象。《授時通考·天時》:“大寒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民諺有云:“大寒到頂點,日后天漸暖。”大寒,是“寒氣之逆極”;是“萬物始回春”;是以冬之落幕,作春之序曲。01大寒有三侯 一候雞始乳“雞,水畜也,得陽氣而卵育,故云乳。”——《月令七十二侯集解》萬物沉睡了整個寒冬,終于在此刻蘇醒。雞是水畜可提前感知到春氣,便開始孵小雞。 二候征鳥厲疾“鷹隼之屬,殺氣盛極,故猛厲迅疾而善于擊也。”——《月令七十二侯集解》大寒后五日“征鳥厲疾”。此時,鷹隼之類的征鳥,正處于捕食能力極強的狀態。盤旋于空中到處尋找食物,以補充身體的能量抵御嚴寒。 三候水澤腹堅“陽氣未達,東風未至,故水澤正結而堅。”——《月令七十二侯集解》再五日“水澤腹堅”,此時北方水域中的冰一直凍到水中央,結實且厚堅。冰深處春水生,凍到極點后就要開始走向消融。02大寒候花信風有信,如期而來;花不誤,迎風盛開。歲歲年年,風花時令,永不相負。大寒三候,一候一花信。 一候瑞香小花團簇,身影不顯,卻有濃香,醉人心魂。 二候蘭花花中君子,賢德俊雅。一花在室,幽香清遠。 三候山礬葉似梔子,光澤堅強。春開白花,芬芳撲鼻。03大寒有風俗大寒一過,年關即至。冰雪嚴寒,亦掩不住濃濃的“年味”。從大寒至農歷新年,大家都在忙過年,南北各地的民俗豐富多彩。除舊迎春、腌制年肴、準備年貨和各種祭祀供品、掃塵潔物…… 尾牙祭 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習俗。所謂二月二為頭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農歷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 尾牙同二月二一樣有春餅(南方叫潤餅)吃,這一天買賣人要設宴,白斬雞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 時至今日,在某些地方還保持著尾牙祭的習俗。 吃消寒糕 消寒糕是年糕的一種,食用后全身感覺暖和,有溫散風寒、潤肺健脾胃的功效。 這天吃年糕,還有“年高”之意,帶著吉祥如意、年年平安、步步高升的好彩頭。 煮糯米飯 因為大寒與立春相交接,講究的人家在飲食上也會順應季節的變化。 大寒進補的食物量逐漸減少,多添加些具有升散性質的食物,以適應春天萬物的升發。 廣東佛山民間有大寒節瓦鍋蒸煮糯米飯的習俗,糯米味甘、性溫,食之具有御寒滋補功效。安徽安慶則有大寒炸春卷的做法。04大寒冬盡待春生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四季如人,節氣如命。二十四節氣川流不息,周而復始,可謂祖宗家傳,也可謂天地間恒定的法則。大寒仿佛音符的一個尾音,仿佛文字中的省略號,仿佛一支畫筆最意味深長的收梢,仿佛蒼茫大地上的背影…是結束,亦是開始。詩云“蠟樹銀山炫皎光,朔風獨嘯靜三江。老農猶喜高天雪,況有來年麥果香。”過了大寒就是立春,即迎來新一年的節氣輪回。“松柏天生獨,青青貫四時。心藏後凋節,歲有大寒知。”此時節,天氣寒冷到一年極點。歲寒而知松柏高潔,四時華茂;嶺南一樹臘梅正盛,傲霜凌雪;北方大地堅冰深處,有春水生。大寒降臨,而心有暖意生。它在節氣的最末端,告別過往的陳舊,迎接未來的新生。沒有永遠冰凍沉睡的大地,沒有永遠凋零故去的原野。待所有的風霜雨雪過后,生命歷經層層疊疊傾軋,為歲月洗禮、休養生息。而后,在埋藏最深的冬天,洞見最繁華熱鬧的春天。大寒至,冬將盡,春可期。05大寒迎年慶團圓大寒來臨,冬時將盡,年味也伴隨記憶中故鄉的每個角落,悄悄地來到你我身邊。此時節,當是舉杯邀友共歡之時;當是少年奮發圖強之日;當是歸來闔家團圓之期!火車轟鳴著掠過大地,駛向每個人急切盼望的地方。“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游子那一顆歸鄉之心,就像老宅氤氳升起的炊煙,在天地間留下,清淡卻濃厚的一筆。熱騰騰的餃子、紅彤彤的燈籠、喜洋洋的春聯、亮堂堂的客廳、樂融融的餐桌,一切都已就緒,且待他鄉游子歸!萬家燈火不熄,窗戶上的白霧里,映著福和喜。遠方歸來的游子與親友團圓相聚,一起告別這舊歲寒冬。彼此陪伴,闔家團圓倍感溫馨。臘酒盈樽,金爐炭溫。且把三兩閑話絮。看春與冬交相更替,待得明朝重換新律。又是一年忙碌,又是一歲大寒。人生的起伏就像四季輪轉,總有那段天寒地坼的艱難旅程。然而嚴寒褪盡才有大地回春,歷經磨練方可破土重生。耐得冬日寂寞,終見三月繁華。夢窄春寬,長路漫漫。寒冷的日子終將逝去,來年春風再起時,美好終會與你不期而遇。“暖醞冰霜里,春釀嚴冬時”。今日大寒,愿您身寒有衣穿,心寒有人暖;愿您有良人相伴,與之長歌暖浮生;愿繁華落盡之時,您仍愛這煙火人間;愿寒冷帶走陰霾,山河錦繡,國泰民安!惟愿新年勝舊年!讓我們一起在寒冬盡頭,等一場春的照面!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62A9jzJX4I3gtBQNt3X4u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