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17時17分,恰逢第十個“中國航天日”,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在全國人民的期待和矚目中成功發射。4月25日1時17分,神舟二十號航天員乘組入駐中國空間站,與神舟十九號乘組順利完成“太空會師”。山東省空間碎片監測與低軌衛星組網重點實驗室團隊自主研制的深空探測實時三維可視化與遙操作技術再次發揮關鍵性作用,在此次任務中經受住了實戰考驗,為神舟二十號飛船保駕護航。

據悉,該技術已在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天宮一號、二號,空間站核心艙與神舟、天舟系列飛船,空間站問天、夢天實驗艙交會對接等航天測控可視化飛行控制與指揮任務成功應用,參與和見證了我國空間站建設發展的輝煌歷程。
瞄準培育壯大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使命任務,近年來,實驗室團隊圍繞服務國家太空安全和航天發展重大戰略需求,凝聚人才、學科、科研優勢,加快相關領域科學研究、科技攻關和成果轉化,著力提升空間碎片監測和預警能力、技術研究能力和保障衛星安全服務能力,技術成果持續服務國家載人航天、深空探測、空間碎片監測預警等重大工程。團隊深度參與國防軍工領域重大工程任務,承擔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空間碎片觀測站監測設備遠程智能控制系統研制工作,主持的“空間信息分析處理支撐平臺”項目合同經費逾千萬元,為國防工程提供國產自主可控的空間目標監測與應用服務平臺,有力促進了航天應用基礎研究成果在空間碎片和近地天體監測、低軌衛星組網等領域的轉化和應用。
此外,團隊還先后參與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基地、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FAST)數字化建設工程,開展數字孿生技術在大型科研基礎設施項目中的工程應用研究,創建孿生控制系統平臺,研究孿生數據驅動的實時仿真技術,實現對大型科研基礎設施的全域感知、智能巡檢、運行狀態監測和故障診斷,為觀測站的天文觀測、狀態監測、故障診斷、科普教育等提供技術與系統支持。
下一步,實驗室將持續重點布局空間碎片天基監測平臺、低軌衛星星座等設施,建設低軌衛星組網信息數據中心,推動山東省低軌衛星產業發展;同時將航天信息技術應用于制造業,開展高端裝備數字孿生和可視化遙操作研究與應用,助力提升山東省高端裝備數字孿生產業化水平,為服務我校建設國內一流應用研究型理工大學貢獻科技力量。